內蒙古奶酒起源于春秋,發展于秦漢,極盛于元,后甚傳于民間。《中國酒之》記載,早發現的奶酒是乳酒。奶酒發明事出偶然,蒙古族先人遠行狩獵為防饑渴,用皮囊攜帶鮮奶,由于整天飛馬顛簸,使鮮奶分離――渣滓下沉,醇凈的乳清上浮,竟得到有催眠作用的奶酒。《魯不魯乞東游記》描述奶酒的制作方法如下:“將鮮奶倒入大皮囊,后以特制木棒攪拌,棒體下端似人頭大小,將其挖空。快速攪拌,鮮乳始于氣泡,似新釀葡萄酒,且變酸和發酵,繼續拌至提取奶油,再窖以時日,其奶液味道很醇,及可飲用。”
《蒙古酒考》記載:奶酒經六蒸六釀工藝流程者方為上品,其名稱也根據回鍋的次數而異,頭次釀出的奶酒度數不高,叫阿爾乞如,回鍋后再加入些奶子,二釀的酒稱阿爾占,三釀的叫浩爾吉,四釀的叫德善舒爾,五釀的叫沾普舒爾,六釀的叫熏舒爾為上品奶酒。清朝時把它列為貢物。元代詩人許有壬形容它“味似融甘露,香疑釀醴泉”。清人的《瑟樹叢談》說元玉漿“色玉清水,味甘甜”。
奶酒有食療之。歷代蒙醫醫籍均有奶酒酒食療記載。《蒙古秘史》中有戰場大出血昏厥病人服飲奶酒進行救治的記錄。幾百年來,奶酒一直在內蒙古牧區廣泛被應用于食療胃腸道疾患、消化功能減退、肝病、水腫、病、高血壓、神經衰弱、肺部疾患等。據現代科學分析,奶酒中含有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特別是VC)、酶、微量元素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成分。
金聚蒙古奶酒所用原料取自內蒙古大草原每日清晨4——8時,鮮牛奶。在元代宮廷秘法和牧區法釀制的基礎上,依靠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無菌化接菌發酵,精心釀制長期窖存而成。酒體清澈透明、晶瑩剔透。綿甜醇厚、乳香回味悠長。飲后不傷胃、不損肝、無異味、富含人體所需十三種氨基酸、二十多種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具有祛寒回暖、健胃開脾、營養滋補等作用。
產品有工藝皮囊奶酒,包裝發掘了傳統蒙古民族文化,采用草原傳統皮囊為材質,選料做工極其講究,工藝精湛,品質表里如一,令人難以釋手。是收藏和饋贈上品。
有蒙古包奶酒系列,包裝充分挖掘和展現奶酒800年悠久的蒙古釀酒文化,結合傳統蒙古民族文化采用草原上蒙古包外形設計,濃厚的草原特色文化,突出奶酒形象,同時結合現代消費特點設計,整體簡煉大方;是產品的賣點。適宜于公務、商務、禮儀、宴會和走親訪友、贈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