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飲食文化和結構優化改善,以牦牛肉為主的高檔肉制品需求增加。牦牛生長在海拔幾千米的高原地區,有長達半年的時間處于高寒、缺氧、枯草期的環境之下,惡劣的環境也賦予了牦牛耐寒、耐低溫等特性,這也使得牦牛肉更加鮮美、緊實。俗話說,“世界牦牛看中國”,我國是牦牛的主產國,其中世界上90%的牦牛都產自我國。據了解,牦牛肉素有“肉牛之冠”的美譽,是國際市場上稀少的高級肉類。我國牦牛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肅、四川等地。
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區牧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藏族人民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牦牛的皮、毛也被做成避寒的衣服或帳篷。長期以來,受制于交通、銷售渠道等因素的影響,人們對牦牛肉的接觸較少,認知度較低。如今,隨著網絡、交通逐漸完善,牦牛肉逐漸突破地域局限,進入到大眾視野。西藏、甘肅等地區也立足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牦牛產業,推動牦牛肉產業做大做強。其中,推動牦牛機械化、規范化、標準化屠宰成為各牦牛產區的發展趨勢。
西藏拉薩市當雄縣將推動牦牛屠宰機械化作為助力當地牧民脫貧的一部分。2019年10月份,由當雄高原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打造的現代工藝牦牛屠宰加工廠在當雄縣投入試運行。該屠宰工廠投資2億余元,建有屠宰、冷凍、加工、消毒、檢疫等功能區,并從西班牙引進相關屠宰設備。據悉,在牦牛屠宰生產線上,一頭牦牛從預處理到加工再到分割基本都由機器完成,既清潔又環保,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甘肅甘南自治州同樣在推動牦牛屠宰機械化、規范化。其中甘南州瑪曲縣建設了全封閉屠宰加工流水線,今年還新引進了屠宰、分割、包裝等設備,牦牛日加工能力可達500頭。為提高產品附加值,當地還將牦牛按年齡段和胴體部位分類實施精深加工及精細包裝,最終將牛的各部位加工成有機、高檔的精品牦牛肉,實現分級銷售,不斷延長牦牛肉產業鏈。
青海省為推動牦牛屠宰規范化,制定了《牦牛屠宰技術規程》、《牦牛胴體分割》、《牦牛胴體分級》、《牦牛肉質量規格》等標準規程和技術,有效推動了牦牛屠宰規模化、牦牛分割標準化。同時,當地還發明了牦牛宰前靜養管理技術和電擊暈技術的應用,有效降低了牦牛宰前和屠宰應激。
從國家出臺的相關屠宰政策不難看出,推動我國牲畜屠宰機械化、規范化、規模化、標準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屠宰是否規范很大程度上決定這產品是否安全,牦牛屠宰是牦牛產業鏈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推動后續精深加工的關鍵,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內蒙古食品博覽會
本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糖酒網編輯!
掃描二維碼關注糖酒網公眾號
找項目,看酒行業資訊,瀏覽糖酒會更方便